
芒果冰主要的材料就是冰跟芒果摟,所以芒果的由來不可不知! 認識芒果 學名:Mangifera indica, L. 英名:Mango 別名:檬果、檨仔 | |||||
由來: | ![]() | ||||
芒果是由英文Mango音譯而來,芒果產於印度,栽培至少已四千年,為漆樹科熱帶果樹,於1561年(明朝嘉靖40年)由荷蘭人引進台灣,栽植在今日之台南縣六甲鄉,是台灣種植芒果的開始。芒果壽命極長可達數百年,目前本省栽培品種以柴檨,即一般所稱的「土芒果」或「在來種」,及美國種愛文、海頓、凱特(民國43年農復會引進)等為主,外來品種以愛文品種最受喜愛,栽植數量也最多。民國69年高雄縣六龜鄉黃金煌先生育成「金煌一號」品種,果實碩大肉嫩甜美,頗受好評。每年6月~7月為芒果主要產期,也是台灣夏季主力水果之一。 | |||||
| ![]() | ||||
![]() | |||||
![]() | |||||
![]() | |||||
![]() | |||||
產期及產地: | |||||
芒果性喜高溫多濕的氣候,耐,春季1~3月開花,每一花穗,有數百朵的兩性花,但最後每一花穗著果率僅1~3粒,成熟期因品種而異,每年5~10月均可吃到芒果。 芒果樹性強健,適合栽植於庭院點綴成作行道樹,如縱貫公路斗南、嘉義、新營、台南一帶皆可見土芒果,種植道路兩旁結實纍纍,頗為壯觀。提早產期之處理以屏東縣最早,台南及高雄次之,在品種方面以土芒果為最佳,愛文及金煌次之。而產量最多為台南玉井縣、楠西鄉、南化鄉是台灣芒果主要產區,其次屏東、高雄中商亦有零星栽培。 | ![]() | ||||
採收: | |||||
果實成熟時,靠果柄的果肩漸渾圓,成熟時轉變成橙黃或鮮紅色。果農為提高果實品質,皆以套袋保護,如愛文套袋時期約為收前30~45天。金煌品種提早套袋處理,果實外表皮會細緻光滑及有良好的果粉。芒果約8、9分熟採收,在經人工追熟2日後果肉軟化,即可食用:即使是十分熟的果實,採收後也需在永置兩三天,使澱粉質完全轉化成果糖,果肉方能清香爽口。 | |||||
芒果原產於印度,400多年前由荷蘭人引進台灣栽培。當時只有一種稱「土檨仔」的品種,而目前則已有海頓、愛文、凱特、聖心...等10餘種外國引進的芒果,因此芒果為台灣夏季的重要水果之一,頗受消費者的青睞,還嬴得「熱帶水果王」的雅號哦! ![]()
![]()
![]()
|
芒果:
芒果原產地是緬甸至印度一帶,歷史相當悠久,於荷蘭佔領台灣時開始於台南栽種,芒果中的β胡蘿蔔素相當多,尤其是愛文與海頓,每一○○公克(約1/3個)含有相當於三千至五千個國際單位維生素A的β胡蘿蔔素,在水果中是頂尖,維生素C每一百公克有二十六豪克。
芒果除了鮮食、果醬、冰淇淋、情人果,打成果汁,或是加入優酪乳不但是促進食慾更是營養美味健康加分的飲料,有許多人吃芒果皮膚會過敏,有專家建議將西瓜與芒果混合做果汁,西瓜可以加速新陳代謝,讓芒果中引起皮膚過敏的因子快速排出,可以嘗試看看。
※芒果優酪乳汁
材料:
愛文芒果1個(約7兩重)原味優酪乳1/2杯
做法:
1.芒果洗淨後,去皮、切下果肉。
2.啟動果菜榨汁機電源,放入芒果肉,並以壓棒壓入。榨汁完畢將汁倒入杯中。
3.芒果汁加原味優酪乳,拌勻即可使用。
小點子:打汁應採用果實頂端的果肩稍微有點彈性、色澤明麗的樹上黃,蒂有黏稠汁液流出,沾到果面,表示是成熟才摘取的芒果,甜度較高。
健康好處:
芒果β胡蘿蔔素相當多,尤其是愛文與海頓。在芒果盛產的季節,換個方式做杯芒果優酪乳汁,無論是對挑食的孩子、應酬多的爸爸或是食慾不佳的老人,都是一道營養與口感都討好的飲料。
●芒果冰
材料:芒果
功能:幫助消化、防止暈船嘔吐、喉嚨疼,但是感冒的人不宜。
檬果是由英文Mango音譯而來,學名:Mangifera indica L.,以後為方便起見,漸漸演變為較通俗的「芒果」。芒果原產於印度,為漆樹科(Anacardiaceae)熱帶果樹,根據文獻記載,印度栽培芒果始於四千多年前,在紀元前四、五世紀傳入馬來群島,十六世紀經葡萄牙人輸入東非、西非再轉入巴西,十七世紀上半葉傳入菲律賓,十八世紀末期經英國人傳入牙買加,十九世紀初經西班牙人由印度及菲律賓分別引入墨西哥,1883年再由墨西哥傳入夏威夷及佛羅里達州而進入美國。目前東南亞國家如印度、緬甸、菲律賓、馬來西亞等,以及中東、澳洲、東南非洲、夏威夷、中南美等地區都有商業性栽培,全世界年產量約1,400萬公噸,大部份供應內銷,極少部分輸銷國外(黃子彬,1986)。根據聯合國農糧組織(FAO)統計資料顯示,2001年世界芒果總產量約2,500萬噸,收穫面積達300萬公頃。
台灣於440年前,即西元1561年(明朝嘉靖40年間),首次引進,種於臺南縣的六甲鄉,是為台灣栽種芒果之肇始,據傳官田、新化、左鎮尚有幾株百年的老芒果樹,則為先人所種而遺留或不斷繁衍下來。目前台灣地區栽培面積約為21,000公頃,主要分佈於台南、屏東、高雄等地區。
園藝性狀~ ~ ~ ~
1.根
芒果為深根性多年生果樹,根的主要功能除有固定植株外,可從土壤中吸收水分及養分,同時也能貯藏營養物質。一般而言,由播種且未經移植的實生苗,具有明顯的主根,粗大而直生,因此植株頗有耐旱、耐水及耐風等特性,而經移植的實生苗或嫁接苗,則因無明顯主根,樹齡較實生苗短,耐旱、耐水及耐風均較差。
根群之發育與品種及所生長的土壤條件之關係密切,在來種和金煌品種之根群最廣且深,美國品種次之,台農一號根群之分佈則較淺且窄。栽培地之土壤條件不同,根群的分佈也不同,在土層深厚,地下水位低,通氣性良好,有機質含量豐富的土地,根群之分佈較寬廣,植株生育也較旺盛,然營養生長過盛,常影響生殖生長。
2.莖
芒果之莖屬木本植物莖,一般依其生長外形可分為主幹及側生枝條。主幹為地際部以上至分枝點以下的部分,側生枝條由主幹長出,分為主枝,亞主枝,三級枝,四級枝……等,具有支持及輸導之功能。
側生枝條之生長,如為直立式,因具有頂芽優勢,故較易徒長,搶奪養分及引起日後管理作業如套袋、修剪及噴藥上之不便與困擾,應予以剪除。橫式側生枝為良好“樹裙”的結果枝,須多加培養及利用。
芒果樹冠大小及形態,常依品種而異,在來種較為直立如三角形,金煌品種則比在來種更為挺直,而台農一號及聖心品種則較矮小,較不佔空間。愛文品種之樹冠較易開展且適中,較為容易修剪。一般豐產的植株較矮小,反之則較高翹。
芒果的樹冠以開張性較為理想,因通風良好、日照充足,所結的果實及品質均較佳,色澤較為鮮艷。直立性強的品種如在來種、金煌等,在來種可以修剪方式改進,金煌則需以誘引等人工方法改進它。
3.葉
芒果葉片互生、全緣、革質,葉片的形狀大致有橢圓披針形、闊橢圓披針形(葉片中間較大者),卵狀橢圓披針形(葉基部較大者)。葉面隨著品種之不同而有平展或皺折;葉緣有平狀、波狀、折疊或扭曲型;葉尖有鈍尖、漸尖、急尖等;葉基有卵圓形、披針形。嫩葉顏色各有不同,以在來種為例:最初為紅色,以後漸次轉變為紫紅色→淡紫色→淡綠色→綠色,成熟時為濃綠色,待至老化時再轉變為黃褐色,終至脫落。
葉片為植株進行光合作用製造和貯藏養分的主要器官,保護葉片使它隨著枝條的延伸生長,增大葉面積製造大量營養物質,將為日後豐產栽培上的一項重要措施。
葉面積的大小,通常是以葉面積係數來表示(即總葉面積與土地面積的比值),芒果的產量在一定範圍內與葉面積係數成正相關,果實的大小也與葉片的數量成正相關。葉面積小果實亦小,對提高產量不利,尤以果實重量如愛文品種均在300g以下,將影響到產量及售價。但葉面積過大,即栽培過密或生長過渡旺盛,樹體結構不合理,也必然導致株間光照不足,影響到果實之著色不良,酸度高,品質低劣,售價自然低落。
葉面積大小、分布和動態與產量的關係非常密切,如果葉片稀疏,養分不足。初期葉面積的發展必然較慢,而且葉面積較小,後期也容易早衰,影響營養物質的累積和產量。當枝條新梢開始生長時,是利用樹體中的貯存養分,因此,前一年中樹體累積營養物質的多少與新梢的前期生長有密切關係。當枝條的延伸生長,葉片增多,葉面積增大後,則主要由根系吸收的水分和礦物質營養進行光合作用,製造大量營養物質,此時枝條生長最快,葉片最多,將很快地進入生長旺盛期。
4.花
芒果花為圓錐花序,大部分頂生,偶爾有腋生但不易著果。依花序之長短及有無混合葉片分為純圓錐花序、混合圓錐花序及短圓錐花序三種。純圓錐花序最普遍亦較易著果,花序中無混生葉片,大部分開放於早期花,混合圓錐花序大部分開放於中期花,在花序中之基部混生葉片或苞片狀小葉,亦可著果,短圓錐花序大部分開放於晚期花,花穗長度約只5~10公分,為正常花序長度之1/6~1/3,花穗基部著生多片的新葉,不能著果或僅著單偽果。
芒果每一花穗平均約500~1500朵小花,每朵小花之花性可分為雄花及兩性花,同一花穗之雄花數目大都較兩性花少,除雄花及兩性花二種主要花性外,亦有學者在波多黎各(Puerto Rico)調查,發現有為數極少的花存在。雄花及兩性花器之雄蕊群中,通常僅具有一枚功能雄蕊(Functional stamen),惟有時會產生二枚或極罕見的三枚功能雄蕊。兩性花通常具有一個球形子房,著生於五裂之圓盤上,惟偶爾亦可產生2~3個子房之畸形花,愛文品種較海頓品種較易出現畸形花,溫室生長之植株比田間生長者易產生多雌性的兩性花。
芒果花之柱頭較花藥(anther)為高,要依靠任何機械作用將花粉搖落到柱頭上的可能性極少。風和昆蟲有助於授粉,蜜蜂和蒼蠅是最常見的媒介昆蟲。小花多數在早上開放,9~12點鐘花藥開裂數目達到最高,一個花藥完全開裂所需時間為6分鐘,早上8~10點鐘花粉活力最高,12點鐘左右逐漸下降,下午又升高一次,因此以早上較易產生有效授粉。
小花花器構造之發育依序為萼片、花瓣、功能雄蕊、退化雄蕊、心皮及花盤等。花序開花時小花中的兩性花在極短的時間開放,惟與雄花開放之高峰期並不一致。海頓品種在開花期之最初10天,兩性花比率最大。在菲律賓調查pico及Carabao等品種的花穗,發現第一朵花是兩性花,開花後第三天雄花才出現,且在開花後14~15天,雄花數才多於兩性花。在澳洲調查愛文等六個品種,在開花期之前半段時間兩性花開放較多,平均為64.9%,雄花僅佔20.3%,至於花期後半段,則雄花開放較多,平均為79.7%,兩性花佔35.1%。
在台灣調查愛文、海頓及凱特等品種,花穗抽出初期兩性花多,中後期則雄花佔優勢,開花後第10天兩性花數目達到最高峰,雄花則在花開後第16天出現最多。
5.果實與種子
果實由子房發育而成,其形狀很多,依品種而異,一般較常見的有1.長卵形(愛文),2.圓形(海頓、香檨等),3.橢圓形(凱特),4.長橢圓形(在來種),5.扁卵形(台農一號),6.象牙形(懷特、金煌)及其他多種形狀。
果皮的顏色隨品種而異,一般在來種在未成熟前為綠色,及至將成熟時,近果蒂附近轉變為黃色,尤以日照充足,通風良好之處的顏色愈黃,若在暗梢處,則顏色之轉變不甚明顯。愛文及聖心品種在幼果期為紅色,待至中果期果實開始肥大時,轉變為淡紅綠色,及至大果期為艷紅色,一直保持至成熟收獲,若在硬核期以人工套袋(白色紙袋處理),則果實容易產生果粉,增添幾分的嬌艷。如果植株生育過盛或氮肥過多,果實之色澤為黃色而無紅色之色澤出現。香檨及蜜檨等由南洋引進種,大部份均需經人工催熟才能脫澀,經催熟或貯藏後,一般果皮的顏色均為黃色。凱特及金煌(懷特與凱特雜交的後代)品種的果實,可說是台灣所有栽培品種中果實最為碩大,果皮很難顯現出原有之色澤,若經套黑色牛皮紙袋處理,再經催熟後,果皮即可轉變為黃色,但甜度較低。
芒果果肉之顏色有淡黃、橙黃或橙紅色,色澤隨品種而異,一般而言,海頓及台農一號的顏色最深,顏色愈深,甜度愈高,反之則酸度較高。
芒果種子的大小亦隨品種而異,廣泛栽培的愛文品種的種子僅佔果重的7.3%,而在來種則佔22.8%,金煌一號佔4.2%,聖心佔10.7%,凱特佔9.6%。
芒果種核的外殼木質化而堅硬,靠近果蒂部份較硬,尾端較軟,表面有粗糙的纖維,種殼內有一層乳白色紙質狀的薄膜,種仁具有兩片或更多不對稱的子葉,無胚乳。種子的胚數也因品種而有不同,一般可分為單胚及多胚兩大型,單胚型之胚係由受精卵形成,屬有性胚,一粒種子只能長出一支苗,如愛文、海頓、肯特、凱特、吉祿等。多胚型種子含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胚,經播種後可長出二支以上的苗,如在來種芒果。